第(1/3)页
不说蒸汽机目前还不准进入民间,就是准入了,寻常书坊也用不上这东西,一次印个几十本、百余本书,寻常裁剪纸张就足够了,用蒸汽机,还不够他们的煤炭成本……
但集贤院不同,就以《航海八万里》来论,第一批就要三万册,这就意味着每一版都需要印三万份,这要是人工裁剪切分纸张,实在是费时费人,而且影响成册进度,人工裁切还可能弄乱次序。
日后印刷教材,那也是量大,动辄千册起步。
活字印刷的基础技术成了,想要为文教的普及,教化的进步提供助力,就需要将这些技术普及开来。
顾正臣是一个讲价值规律的人,于是对朱元璋道:“陛下,既然臣暂管集贤院,那就需要算一笔账了。这制造金属活字、铁盘、油墨,还有纸张、人工,后面售卖也需要店铺,花销可不在小数目……”
朱元璋呵了声,问道:“花销再大,对你来说是问题吗?你不是有的法子可以赚钱,那就赚回来。”
顾正臣郁闷:“钱可都在大户手里,没点由头,他们也不出钱啊。”
朱元璋才不管这些:“书印了这么多,还收不回成本?”
顾正臣叹了口气,解释道:“陛下,按照以往来看,书厚一寸多会转为一册,一本书拆为五册甚至是十册,一册一百文,整本书算下来要五百文甚至更多。”
“但集贤院没有分册,书厚三寸,按理说可以定价三百文以上。但三百文也不是小数目,足以让不少人却步。所以臣决定降价,这本书统一定价为一百文。”
朱棡皱了皱眉头,言道:“先生,这样一来可覆盖不了成本,一本书下来,至少亏损一百五十文,若是十万册,那亏损要增加到一万五千两,就是将集贤院卖了,也赚不回来。”
朱元璋拿起书册翻看了下:“一百文,确实很低了。朕知道你希望这书有更多人购买,进入更多人家。只是太低了,这亏空大。集贤院属朝廷,总不能一直亏下去吧?”
顾正臣将自己的理由说了出来:“低价策略的考量颇多,一来,确实是为了让更多人购买。哪怕是一些过得去的百姓家,也可以拿出这笔钱购书,促进销量。二来,低价才能避免这本书被盗版。”
“盗版?”
第(1/3)页